21世紀經濟報道 票貼肖明 北京報道
  “人是回來了竹北售屋,但是問題沒解決。”
  2月2關鍵字6日,大慶杜爾伯縣煙筒屯鎮璫奈村8屯一位村民,說起被占的土地,就感到無奈。
  該屯有2800多畝集體所有的濕地。讓銀行利率村民不解的是,2012年,當地鎮政府經過簽訂協議,將本該用於旅游的璫奈濕地經營權交給一家傳媒公司,且村民從中並無收益。
  此後當地村民開始不斷上訪,但迄莊臣今問題絲毫沒有解決。
  璫奈村的故事,實際上是全國成千上萬上訪事件的縮影。
  自2005年以來,國家對於地方上訪數量進行排名,地方則大力截訪,這導致群眾反映的問題不僅不能解決,反而不時引發群體性事件。
  今後,這一問題有望改變。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提出合理設置考核項目和指標,不簡單以信訪數量多少為標準進行考評,推動各地區把工作重點放在預防和解決問題上。
  不搞信訪數量排名 遏制地方截訪衝動
  根據上述《意見》,下一步信訪制度改革不再實施信訪數量排名,而是強調解決問題。
  據瞭解,我國此前推行的信訪排名源自2005年5月1日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其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併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通報;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由此,多年以來,國家信訪局每月對各省(市、區)“非正常上訪”人次數進行排名並公示。
  於是,在許多縣及縣級以下的基層政府,排名錶的先後成為對黨政幹部政績考核的指標之一。在一些地方,轄區內訪民進京上訪次數甚至與黨政領導的升遷直接掛鉤。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地方關於對上訪人員的處理態度逐步偏離了信訪制度設立的初衷。截訪事件時有發生。
  以璫奈村為例,上訪村民接到通知,如果不回去,將被全國上網通緝。幾名村民在京活動數天,除了被人騙取近萬元外,毫無其他成效,只好打道回府。但矛盾一直未能化解,當地村民訴求自身利益,要回濕地的決心仍在。
  對此,南京大學教授、社會風險和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認為,單純以信訪數量排名,只會使得地方限制信訪。“信訪沒有渠道,很有可能釀成群體性事件,影響更不好。”
  實際上自去年年初開始,有媒體已經註意到,國家信訪局已暫停公佈各地信訪人數排名錶。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印發《意見》,或將意味著信訪排名制度徹底終結。
  此外,針對意見中提出要將量化考核和綜合評議、上級評議和群眾評議、平時考核和階段性考核相結合,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可信度,童星建議,可以採用幾個新的考核指標。比如,來信與來訪的比例,首訪與復訪的比例以及結案與信訪的比例,上訪個數與群體性事件的比例等等。“這幾個數字越大,表明解決問題越有成效。”他說。
  多方介入化解問題
  除了實施多重因素考核外,新近印發的《意見》還提出一些新舉措。
  比如,健全公開透明的訴求表達和辦理方式。完善民生熱線、視頻接訪、綠色郵政、信訪代理,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等。
  再比如,突出領導幹部接訪下訪重點。省、市、縣、鎮領導幹部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至少1天接訪。
  還有完善聯合接訪運行方式,推行律師參與接訪、心理咨詢疏導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等第三方介入,促進問題解決。
  但多年來參與接待群眾上訪的湖北泓峰律師事務所律師童志敏認為,解決上訪問題最根本辦法還在於健全法制。
  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際上湖北此前已經實施了律師義務接訪制度,“但是仍難以最終解決問題”。
  她認為,一方面,很多事情在法制層面可以解決的,都可以不必上訪,這方面可以對群眾進行大力引導;但難點在於,目前確實存在一些由於法制環境不完善導致的信訪案件很難在法制層面解決。“比如司法受到干預,或者判決隨意。”
  另一方面,一些難以在法律層面獲得的不當訴求,在經過上訪反而獲得,這助長了上訪的風氣,也扭曲了信訪制度設置的初衷。(編輯 晨星 卜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71tcxf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