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23日電(記者任瑋)下午兩點的日頭正毒,寧夏永寧縣楊和鎮宣傳武裝文化專乾秦小平像往常一樣,撩起東全村村民馬發勇家的門帘,就聽到66歲的馬發勇熱情地招呼:“小秦又來啦,快進屋涼快涼快!”
      馬發勇所在的東全村5隊是秦小平民情走訪的聯繫點,秦小平隔三差五就會來到村上瞭解民情。秦小平說,黨員幹部多到農家坐坐,遇到問題能解決的解決,解決不了的解釋清楚,即使只是嘮嘮家超聽聽牢騷,群眾也會覺得與黨員幹部的距離近,有啥掏心窩子的話,也願意跟黨員幹部說。
      “把與群眾疏遠的距離拉回來。”是永寧縣黨員幹部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永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志鑫說:“現在道路暢通了,通訊發達了,黨員幹部與群眾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交流溝通越來越少。機關幹部一個電話村村通,開車下鄉來得快去得也快,對農村民情底數不清、情況不明,致使農民有牢騷沒處發,有意見也沒處提。”
      為改變這一現狀,永寧縣今年抽調近千名機關乾鉑組建252個工作組,進駐82個村(社區)、766個隊組(網格),開展為期一年的“千人百村萬戶民情大數據”調查活動。
      通過民情數據調查,永寧縣將農村人口信息、土地基本信息、生產條件、收入狀況、居住情況、政策享受情況等20多項信息採集錄入,建立農村民情大數據庫,搭建農村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以快速便捷掌握農村基本情況,也使政策制定更具有針對性,更貼近百姓實際需求。
      民情大走訪讓百姓多年少見的幹部重又坐回農家炕頭。“長時間不到農民家裡去,哪天被堵到村口罵都不知道為啥!”秦小平說,聽百姓講的民情遠比坐在辦公室里想象複雜,多聽百姓發發牢騷,也是他們對怨氣的一種舒緩和釋放,是對乾群關係的“活血化瘀”。
      一些基層幹部認為,把黨員幹部與群眾疏遠的距離拉回來,辦好民生實事是突破口。截至目前,永寧縣民情調查隊共走訪群眾6.5萬戶,查找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和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750餘條。
      圍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看病難、環境差、土壤鹽漬化以及幹部不良作風等問題,永寧縣先後開展了6項專項整治。針對群眾訴求問題實行歸口管理,永寧縣將普遍性問題納入縣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受理,其他問題由各鄉鎮、部門受理,歸口建立台賬,明確責任人員,限期辦理。目前已解決群眾訴求和具體問題550餘件。
      “以前不開會就見不著的乾鉑現在隔幾天就到家裡來一趟,我們的想法有處說了,困難也有人關心了。”東全村村民楊忠保說,農村青壯年勞力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看病難”“老來難”問題是不少村民最擔心的問題。
      今年2月起,永寧縣財政每年將投入2000餘萬元,為農村50歲以上居民開展免費體檢,給60歲以上老人祝壽,將70歲以上老人納入高齡津貼補貼範圍並提高80歲以上高齡津貼標準。同時全面建立重症病人監護、失獨家庭特別救助、農村廉租房等9項針對特殊人群的民生保障制度。這項被稱為“56789”暖心工程的專項整治活動深得人心。
      “民情走訪中,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幹部不作為、公款吃喝、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問題。”永寧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黃建偉說,紀檢監察部門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開刀,對違反廉政規定的40個單位進行點名通報。對“門好進、臉好看,但事仍難辦”、推諉扯皮等不良作風明察暗訪,對13個單位和14名幹部在全縣進行通報,對5個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
      為堵住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漏洞,永寧縣還制定了“三定兩評一應用”績效考核辦法,把作風考評納入總體考核,實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評定,作風考核成績直接與績效獎勵掛鉤。通過樹立考評導向,讓黨員幹部時時繃緊為民服務的弦,提速提效為百姓辦事。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與群眾疏遠的距離拉回來,重新構建黨員幹部、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關係。”陳志鑫說,永寧縣將在基層農村打造“永不走讀”的民情工作服務隊,讓黨員幹部常駐基層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徹底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拆掉與群眾的“隔心牆”。  (原標題:寧夏永寧縣民情大走訪暖民心解民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71tcxf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